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足球资讯

青训选材,需耐心为友。

直播信号

中国体育报记者 杨天婴

白驹过隙,四年一瞬,回首中国足球的历程,一个词反复被提及——那就是“急”。但深入探究,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这“急”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在高水平的足球赛事中,中国球员面对高位逼抢时常常显得手忙脚乱,面对高强度对抗时体力不支,面对严密的防守则进攻无力。这些并非是一场比赛或一个阶段的问题,而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症结。这些问题,源于青少年时期接受的足球训练和技术养成,也源于从那时起形成的踢球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中国基层足球青训中,我们不难发现急功近利的现象。许多青训机构更倾向于选择身体条件出众、力量强大、发育早的孩子,他们在青少年阶段确实能取得更多的胜利。然而,当这些孩子进入成年阶段,身体的优势不再,之前隐藏的劣势开始显露。此外,那些在青少年阶段被视为“技术天才”的球员,往往只因早期训练时间较长而获得技术优势,当训练时间趋于平等时,这种技术优势便不再明显。

“身体流”和“技术流”的孩子虽然在青少年阶段备受欢迎,解决了眼前的“急问题”,但这也是中国足球后续发展乏力的关键因素。当球员们长大成人,身体和技术不再是他们的优势时,决策力的缺乏就成为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鸿沟。在对手的高压足球下,他们表现出慌乱、紧张、无所适从。

青少年阶段的决策力,是球员在球场上面对困难和复杂局面时的判断和选择。有些孩子天生具备大局观和判断力,但由于身体条件等原因,他们在青少年阶段的比赛中难以发挥影响力,可能早早地告别了足球。然而,这种决策力却是成年球员区分高下的关键。像AC米兰传奇队长巴雷西这样的球员,他的选位和预判能力使他成为世界级后卫,单纯看身体条件,他可能连中学足球队都难以加入。

当前中国足球青训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拥有具备决策力的孩子,但因为他们缺乏身体优势而早早失去了机会;同时,成年国家队又因为缺乏具备良好决策力的球员而在现代足球比赛中陷入被动。

基层青训是中国足球的基石,需要更多具备现代足球眼光和理念的优秀教练。同时,也需要给予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青训的基础工作,为中国足球打下坚实基础。

这便是中国足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只有深入剖析问题,耐心培育人才,中国足球才能迎来真正的突破与飞跃。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体育报。

录像推荐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新闻